Pleo上個月曾到日本參加機器人大展,在這個全世界robot設計最先進的國家,引起當地產業矚目,許多人問為什麼pleo的行動可以這麼靈活,完全沒有僵硬感?Pleo 的創造者Caleb Chung 自己似乎不太喜歡用Robot這個字,他把Pleo稱為Lifeform(生命形式),認為電子寵物必須有情緒,這是過去機器人從來做不到的。
除此之外,Pleo必須意識到自己與周圍環境,必須隨時間變化,能學習。凡熟悉阿西莫夫著作的人一定立刻想到,Caleb Chung的這幾個設計原則完全顛覆了傳統機器人的典範與前提。你能想像一個越來越老的機器人嗎?嚴格講,Pleo可以說隨著與主人的互動,學到越多東西,會越來越像真的寵物。Caleb Chung建立了一個軟體的執行系統(life form operating system),在上面還可以寫上不同的應用來增加小恐龍的智慧。
就是看到小恐龍的原型機,使葉舟決心投入。當時葉舟在台灣負責小靈通話機亞太業務推廣,與好友薛村禾(Chauncey Shey)兩人決定以個人身分參與第一輪募資。「去看之前根本不可想像會投資一個玩具。」葉舟自己回憶。薛村禾是軟體銀行的中國總裁與執行長,投資過分眾傳媒與淘寶網這兩個顯赫的成功案例。
這仍只是開端。Pleo的原型機非常吸引人,但為了要順利量產上市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第二輪募資需要啟動,雖然想投資的不乏其人,因為執行團隊簡直是夢幻組合──營運長Fred Forsyt曾任美國最著名幼教玩具廠商Leapfrog的營運長,技術長John Sosoka 是矽谷名人,曾擔任賣價十一億美元的Davidson & Assoc的技術長,創意總監也來自Leapfrog。但是能否找到策略性投資者非常關鍵。其次的挑戰是製造,Sensor、微處理器、馬達、機構設計,甚至外皮,都使得製造難度大為增加,成本成為重要考量。
沒想到這兩大問題,卻在台灣的麥實創投參與後,一併解決。麥實(Maxima Capital)的創立者是方國健,前Dell台灣區總經理,多年來負責零件採購業務,對台灣電子製造業瞭如指掌。「台灣ODM廠商能力,早已超越純粹所謂代工製造的範疇。」
方國健與郭台銘是幾十年的交情,從鴻海還在做電源器之前,就已經認識了。方國健給老朋友撥了電話後,郭台銘派了手下兩員大將蔣浩良與謝冠宏到台灣評估。方國健的立場很清楚,如果鴻海不投資,麥實也不會投資。最後麥實與鴻海一起投入Ugobe的第二輪募資,同時鴻海將從明年起成為Pleo的主要製造商,方國健則進入Ugobe董事會。麥實創投副總裁戴偉衡負責這個投資案的研究與執行,指出合作的關鍵,「Ugobe目的在找策略夥伴,我們的投資條件與其他人相比,價格不見得最好,但找鴻海一起加入,掌握了Cost down優勢,對我們也是保障。」戴偉衡分析,「如果把pleo當成玩具,或是定位到為一個寵物市場中,Pleo的成本必須要非常低,而製造品質卻要更高。」
鴻海投資的金額在郭台銘的事業版圖中,只是九牛一毛,但是鴻海的投入電子寵物產業,顯然早有準備,曾經去鴻海工廠拜訪的葉舟表示,「鴻海提出很多改進意見,也發展出更好的idea。」鴻海在機器人技術上的成熟度與了解,遠超過葉舟的預期。
葉舟除了順利協助美國Ugobe的第二輪募資,看好亞洲的商機,還在今年底成立Ugobe Asia,總部設在台灣。他認為台灣不但有最好的製造廠商,同時亞洲市場也極具潛力。「Pleo的軟體技術如果可以用在恐龍上,也同樣可以用在其他的動物或是偶像上。」香港、日本的動畫偶像也許就是下一波產品。目前擔任亞洲Ugobe執行長的葉舟,也希望台灣設立研發中心,「台灣在國際機器人大賽有傑出的表現,應該有很多好人才與研究成果。」Pleo的下一步是開放的程式開發工具與寵物主人社群,台灣應該有技術。
Pleo確實不只是玩具,而且是家庭裡的資訊產品,單就規格來講,Pleo其實有很多資訊產品的零件,包括Memory、SD記憶卡、內建Wi-Fi、馬達、sensor。台灣的電子製造商一旦進入這個領域,將會進一步引發智慧玩具的價格革命。以幾款在玩具反斗城暢銷的電子玩具而言,價格都在四十至五十美元之間,真正智慧型的Robot玩具要抵達這個價格,大概只有台灣做得到。
現階段Pleo的生產還是由香港的Jetta負責,鴻海只是協助攝影機,喇叭修改等零組件的調整。當鴻海正式投入第二代的Pleo後,整個產品可能有很大調整空間。葉舟透露,Ugobe想過做一隻具體而微的Pleo,小小pleo,更著重在通訊社交功能,價格降至二、三十塊美金。
菲比在全世界賣了四千萬隻,賺了至少十億美金。Pleo如果成功,誰是贏家?除了Ugobe與製造商之外,當然包括聰明的投資者。戴偉衡估計,明年若順利在全球銷售出50萬隻,以20倍的本益比估算,保守估計將有7倍到15倍的投資報酬。看起來,風險投資的專家們應該多研究研究孩童的夢想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